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课件 > 正文内容

求两篇幼儿园听课记录啊^_^?

zhao_admin6个月前 (12-23)科学课件24

求两篇幼儿园听课记录啊^_^?

『幼儿中班教案』春天的秘密-幼儿园中班教案 ·春天的秘密-幼儿园中班教案目标 :引导幼儿互相合作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尝试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身边事物的奥秘按课堂实录记即可。初学听课,一般要事前看看幼儿园的教材和教参,看看授课教师的教案。老师应该将这个小朋友抱到外面,亲亲他(她),等他平静下来,让他说出哭的原因,看看能不能帮他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是想妈妈了,就应该告诉他,妈妈要上班是不可能呆在幼儿园陪他的,老师是你最好的朋友,也匿名前言,内容,感受,总结! 以上听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比武后所思对幼儿园和学校的卫生和防控工作进行监督。而不是无限期让幼儿园停学停课,幼儿在家无人看管,家长只能带 现在梅河口全市的幼儿园还放假,而且是无期限的。没有知道什么时候孩子才能上学。再说给幼儿园听课有没有从教案抽查和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中实施分层教学设计:

①根据学生基础学习调查(测试, 『幼儿园大班』大班美术活动: 我设计的幼儿园 ·1.观察房屋建筑图片,根据观察到的房屋结构,想象设 [详细介绍]

幼儿园中班听课记录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协调性。

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感受创新的乐趣。

3、逐步形成善于与同伴合作以及勇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活动准备:

经验:接触过拼板,并有一定的经验。

物质:

1、30厘米见方的泡沫拼板人手一块(3种颜色)。

2、《郊游》音乐以及场地布置。

活动组织:

一、以“郊游”情景导入,并唤醒身体各部分机能。

引导幼儿进行热身运动,活动幼儿脚踝、膝以及腰部等关节,为下面活动做准备。

二、探索、体验拼板的不同玩法,学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跳。

1、幼儿探索单块拼板的玩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提升并组织幼儿练习相关动作,重点练习多种跳法,并引导幼儿学习原地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跳。

2、组合拼板,练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身行进跳,并敢于跳过高30厘米的拼板。

三、放松与整理

四、活动延伸

初步了解“滚车”玩法并体验“滚车”游戏的愉悦,为再玩拼板留下悬念。

这两个精彩的活动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图形一家人》来源于老师的有心人。老师看到的 《东方娃娃》上的一本小书,老师巧妙地借助图形,激发孩子对生活经验的再现,本节课突出了“情感”、和一个“趣”字,巧妙地把枯燥地数学巧妙地溶于绘本教学之中,让小班的孩子在感受一家人快乐的同时,提高了想象和表述的能力。

而《巧玩拼板》也重点在一个巧字上,老师利用一块拼板,把它变成一条板,再变成板轮,层层递进,通过一个个有效的提问,推动着孩子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在不断深入的游戏了熟练地掌握了侧身跳的能力,整个活动不但孩子兴趣盎然,连我们看的老师也一直随着活动情节的开展而起伏跌宕。不得不让我感叹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能把活动设计的如此严谨、巧妙。

收获着,感悟着,虽然放弃了休息时间很辛苦,但收获远远比失去的多,让我们一同努力学习,尽可能把所学用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不虚此行。

活动二名称:我们都是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区别圆和椭圆,判别不同方位变化脸型,表现想象中的同伴。

2、关注各种图像组合与图像间的空间位置,为自己的好朋友而高兴。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好朋友长大了,变成小巨人了,互相叫叫好朋友的名字。

二、 观看 ppt《好朋友》

提问:

1、有位好朋友来了,看看是谁?边看边说添上头发、眼睛、鼻子、嘴等

2、小朋友好!这个好朋友有怎么样的脸?(圆圆的脸)

3、这是谁?脸儿变变变,变成什么脸?(椭圆形的脸)

4、还有什么脸的好朋友呢?

5、请出小太郎,他和好朋友在干什么?(做玩圈的游戏、做公鸡母鸡的游戏)

三、贴贴画画

1、绿绿的纸是草地,让你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

2、讲解:先把不同的脸型的纸贴上去,再穿上漂亮的衣服

3、幼儿操作,老师重点指导添画五官和衣服

四、互相交流

说说我和哪位好朋友玩什么游戏?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1 活动过程:

一、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教师示范跨步测量的方法)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好我是怎么过来的?(跨一步、并一步)我从大椅子跨到小朋友这儿,跨了几步呢?

二、幼儿感受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幼儿练习跨步测量。

想试一试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前面的大椅子要跨几步?我们可以边跨边数。

(2)请男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现在我请男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黑板要跨几步?

(3)请女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看,女小朋友也等不及了。我们也来试一下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跨几步呢?

三、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我来考考小朋友,刚才你从小椅子跨到大椅子,跨了几步?那我们把这个结果记录下来。那小椅子到黑板呢?小朋友想一下,从你们的小椅子还可以跨到哪里呢?

四、幼儿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进行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进行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一看有谁呀?小朋友要去小动物家,还必须有一张邀请卡,就是让小朋友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家要跨几步,然后到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相应的数字贴上去。那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家,应该还是从哪儿出发?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来。请小朋友看一下,你第一个去谁的家?第二次呢?好,现在我们开始吧!

(2)通过提问,幼儿得出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小动物家?用了几步?谁来说说你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近,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远?

五、幼儿自主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别的地方开始吗?谁来试一试,我们把这个结果也记录下来。现在我们都来尝试一下,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把它量一量、画一画,并在纸上记录下来。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面量的',那现在我们带着纸和笔去外面量一量、跨一跨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尺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3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8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准备:

贴绒卡片:小圆片7个,三角形8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小圆片7个,贴成一行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再出示三角形7个,一一对应地贴在小圆片下面,让幼儿目测后说出总数,启发幼儿比较两组图形的多少,说出圆片和三角形片一样多,都是7个。

2.出示1个三角形片,添在7个三角形后面,让幼儿点数,三角形有几个,说出7添上1是8。将8个三角形和7个圆形比较,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比圆形多1,圆形比三角形少1,8比7多1,7比8少1。

3.教师敲铃鼓,第一次敲7下,第2次敲8下,问幼儿两次各敲了多少下,哪一次敲得多些?多几?哪一次少些?少几?

4.让幼儿根据数字8,画出自己熟悉的8个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D给圆圈涂色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D给圆圈涂色

有益的学习经验:

熟练地掌握7以内数字的顺序,理解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一个数小1,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1。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圆点和数字的卡片,卡片上每行的左边是1D7中间的一个数字,右边是7个圆圈,数字1D7从上往下按序排列。

2.数字1D7的卡片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与指导:

1.给幼儿发卡片,让幼儿按每行左边的数字将右边的小圆圈涂上颜色,涂完后,与幼儿一起小结:按顺序排列的数,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

2.让幼儿把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数,把它放在最前面,然后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数卡。

仔细观察数卡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D给小狗骨头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D给小狗骨头吃

有益的学习经验:

1. 理解9、10之间的关系,知道9比10少1,10比9多1。

2. 从许多物体中找出1-10个物体并根据数字的大小由小到大将数卡排序。

2.准备:

1.贴绒卡片,狗9只,骨头10根。

2.每个幼儿1D10的数字卡片、实物卡片各一套。

活动与指导:

1.出示9只狗的卡片,用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小狗排成队要出去找骨头吃,数数小狗有几只?让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教师出示9根骨头的卡片,告诉幼儿:小狗找到骨头了,请1个幼儿上前来给小狗分骨头。问幼儿每只小狗是不是能分到1根骨头,指导幼儿将骨头一一对应放在小狗下面,数数骨头有几根,说出小狗和骨头一样多,1只小狗l根骨头。

3.教师再出示1根骨头,放在一行骨头的末尾,让幼儿说出骨头共有几根,将数卡10贴在旁边,比较小狗和骨头的数量,骨头多些,9比10少1,10比9 多1。

4.发给幼儿数卡和实物卡,让幼儿将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实物卡,摆在每张数卡两边,然后将他们按数字大小由小到大排队。

5.指导幼儿做练习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知道9添上1是10。

(2)让幼儿按群数数,说出总数:花生、蚕豆、豆芽都是10。

(3)首先让幼儿理解1只青蛙吃1条虫,10只青蛙要有10条虫,数数青蛙和虫各有多少,比较青蛙与小虫的数量,小虫少几就添画几。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D12)。图7D12自制多用尺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建议:

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D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D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PPT写作技巧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ppt3000.com/post/9005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